今年6月15日,由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要负责,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规划实施的北京名中医身边工程正式启动。历经4个月的摸索,如今,北京市所有3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中医出诊工作已全部启动,2679位三甲医院名中医组成的医疗团队,每周轮班在社区出诊一天。近日,记者走访发现,来自各大医院的名中医们不仅在社区为患者治疗、看病,还集思广益,开展专题授课,把技术留在社区。
专家坐诊家门口,百姓踏实了
10月19日,昌平区南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热热闹闹,记者在这里见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徐鸿燕医生,她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许昕传承梯队的一员,从事中医妇科诊疗工作十余年。因为徐鸿燕的到来,很多患者一大早就来排队挂号。
前阵子,50岁的王姐深受更年期的困扰,想找中医调养身体。但由于住在郊区,以前每次到大医院看病,往返耗费大量时间不说,看一次病就要请一天假。“有几次,好不容易赶到市里的医院,却没号了。”折腾了几次,王姐苦不堪言。上个月,得知北京三甲医院的名中医要到社区出诊,王姐很激动。“现在名中医到社区出诊,刚好又是自己需要的科室专家,不仅可以挂上号,还离住的地方近,不耽误上班。”王姐调理了几次,感觉身体好多了。她告诉记者,大家都希望南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与不同专业特长的专家团队建立合作,有更多的疾病可以在社区治疗。
记者从北京名中医身边项目办公室了解到,为了做好这项民生工程,每个名中医专家团队都尽职尽责——北京中医医院刘宝利专家团队驱车110公里到怀柔区长哨营满族自治乡卫生院出诊;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罗斌专家团队到密云区溪翁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诊,还带领居民练习八段锦。北京中医医院组织了4支专家团队,院长刘清泉亲自带领一支队伍,每周轮班到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在周边百姓中广受好评。
全面拥抱互联网,居民方便了
在昌平区崔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名中医身边工程的出诊安排已经通过社区的微信公众号进行线上推送,让村民对坐诊的名中医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同时,因为与社区合作的名中医团队专长是儿科疾病诊疗,崔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儿保科还联合村委会计生干部共同向村民进行宣传。
“全面拥抱互联网,是北京名中医身边工程的一大亮点。”北京名中医身边工程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王擎介绍,目前,项目已经建成2679位专家出诊的名中医电子地图。患者只需要关注名中医在身边项目微信公众号,就能查看所有专家的详细介绍和出诊信息,并实现一键预约名医。
王擎介绍,除了让社区百姓获得更多的就医便利,专家还将助力社区医生的继续教育和带教工作,提升社区中医服务能力。目前,由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信息处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牵头的信息系统联通工作已全面推进,未来将联网北京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治未病智能处方开方功能、专家远程复诊试点、中药饮片代煎配送云药房。
专家技术留下来,社区安心了
天通苑中医医院常务副院长王伟说,名中医身边工程开展时,由于医院不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特意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申请,才加入了这个项目。他希望能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借助名中医团队的帮助,完成医院的人才梯队建设,将名中医团队的技能和精神传承下来,留在基层。为此,王伟特地在医院内部进行了“定时间、定诊室、定人员”的三定工作,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
来自北京中医医院的尚菊菊医生,每周在天通苑中医医院出诊,同时兼任天通苑中医医院院长助理。尚菊菊所在的名中医团队专长是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日常工作中,尚菊菊总结自己在社区出诊的经验,每次出诊后都会带领基层医生对住院的疑难疾病患者进行教学查房,从诊疗思维、中医辨症、临床用药等方面给予指导。
作为名中医队伍里的一员,徐鸿燕也准备了一系列适合基层使用和推广的治疗方案。徐鸿燕告诉记者,团队在用药方面坚持廉、简、验的特点,经过了大量临床实践,验证了所选药物疗效良好。她还有一个针对基层中医科医生发展的带教计划——安排基层医生跟随专家出诊;开放社区疑难病例的转诊通道,但转诊后要求初次接诊患者的社区医生要对患者病情进行跟踪,并通过病例总结进行学习;计划在社区开展专题授课,由社区医生提出需求,安排团队中的医生讲授。
崔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医生汪振杰告诉记者,项目开展以来,科室就诊量明显增多,知名度大大提升。“作为基层中医科医生,我在跟随名中医出诊时,学到了很多诊疗经验和实用简便的诊疗方法。我们希望把名中医团队的技术留在基层,将中医科打造成特色科室,更好地为身边的患者服务。” 汪振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