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 祝您健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

当前: 首页 > 新闻 > 科室快报 > 正文

医院要闻 科室快报 业界资讯 媒体关注 光荣榜

眼科中心:【恩医专家说】眼科专家田明星:别让年轻的眼睛“提前退休”!

  • 2025-03-03
  • 字体

老花眼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

在大众传统认知里,老花眼似乎是老年人的“专属”,可如今,这一观念正被悄然改写。

35岁的公司会计小李,最近总感觉工作时看财务报表上的字越来越费劲,眼睛还特别容易疲劳。起初,他以为是工作太累,休息休息就好,可情况却越来越严重。无奈之下,他来到州中心医院眼科中心检查,结果竟被确诊为老花眼。这一消息让小李难以接受,毕竟在他的印象中,老花眼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

38岁的高中教师王女士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王女士平时要花大量时间在批改作业等近距离用眼上,今年春节期间,她发现自己在批改作业时,得把试卷拿远一点才能看清,用眼时间稍微长点就会出现眼睛干涩、酸胀。到州中心医院一检查,同样被确诊为老花眼。

州中心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田明星介绍,年纪轻轻就患上老花眼的案例如今并不少见。以往,老花眼通常在40岁以后才会出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老花眼的行列,老花眼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

老花眼是什么

老花眼,医学上称为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并非疾病,而是人体步入中老年后必然出现的视觉问题,是身体开始衰老的信号之一。”田明星说。

人的眼睛如同一个精密的自动变焦相机。眼睛里的晶状体和睫状肌就像是相机中可以自动对焦的镜头。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相对扁平,屈光力较弱;而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凸,屈光力增强,从而使近处物体清晰成像在视网膜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硬化、增厚,弹性减弱,睫状肌的功能也逐渐降低。这就好比相机的镜头老化,调焦能力下降。一般在40—45岁左右,眼睛的调节能力开始明显衰退,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无法有效地变凸,导致影像不能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变得模糊不清,这便是老花眼的由来。

简单来说,老花眼主要的症状就是看近处困难,需要将目标放远才能看清,同时还可能伴有眼睛疲劳、酸胀、干涩等不适。

老花眼年轻化的趋势在数据上体现得十分明显。相关研究表明,过去老花眼通常在40-45岁开始出现,而如今,其发病年龄平均提前了3-5岁。在一些用眼强度较大的职业群体中,这一趋势更为显著。

同时,随着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人们的用眼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使得老花眼的年轻化趋势愈发难以忽视。

背后的“元凶”

01.用眼习惯

用眼习惯影响大。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设备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年轻人每天花费大量时间盯着电脑、手机、平板等电子屏幕。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使得眼睛的睫状肌一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就像一根被拉紧的橡皮筋,久而久之,弹性就会下降。晶状体也因为持续的调节工作而疲惫不堪,其调节能力逐渐减弱。”田明星说,原本眼睛可以轻松地在看远和看近之间切换焦点,现在却变得力不从心,看近处的物体时,就容易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从而加速了老花眼的到来。

02.生活作息

其次,生活作息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现代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熬夜成了不少人的生活常态。晚上熬夜追剧、玩游戏、刷社交媒体,早上又早早地起床去上班或上学,睡眠严重不足。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眼部血液循环也会受到影响。眼睛得不到充分休息,就会处于疲劳状态,进而影响眼部组织的正常功能。

03.缺乏运动

此外,缺乏运动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长时间久坐不动,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眼部营养供应也会受到影响。眼部的肌肉得不到锻炼,力量逐渐减弱,无法有效地协助晶状体进行调节,使得眼睛更容易出现老化现象,老花眼也就提前找上门来。

04.遗传因素

还有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老花眼的发生。如遗传因素在老花眼年轻化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如果家族中有早发老花眼的遗传倾向,那么后代出现老花眼的年龄可能也会提前。

遗传基因决定了眼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导致晶状体的弹性下降更快,睫状肌的功能衰退更早。”田明星说。

如何预防和应对

01.日常护眼

遵循“20—20—20”法则。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就应抬头眺望20英尺(约 6 米)外的物体,保持20秒。比如,在办公室工作的人,每隔20分钟,就可以看向窗外远处的建筑物、树木等,让眼睛得到放松。

多吃护眼食物对眼睛健康大有益处。例如,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是视网膜细胞合成视紫红质的重要原料,而视紫红质对于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至关重要;蓝莓是护眼的佳品,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保护眼睛免受自由基的伤害,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增强视力;菠菜中富含叶黄素,这是一种存在于视网膜黄斑区域的重要色素,能够过滤有害蓝光,预防黄斑病变。

保证充足的睡眠能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和修复。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维持眼部组织的正常功能。

此外,适当的运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为眼睛提供充足的营养和氧气。每周进行3至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对眼睛健康大有裨益。

02.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是预防和发现老花眼的重要手段。

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年都应进行一次全面的眼部检查。对于长期近距离用眼、有老花眼家族史的高危人群,检查的频率还应适当增加。通过眼部检查,医生可以及时发现眼睛的早期问题,如晶状体的变化、睫状肌功能的衰退等。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进行视力测试、眼压测量、眼底检查等项目。视力测试可以了解眼睛的屈光状态,判断是否出现了老花眼或其他视力问题;眼压测量能够排查青光眼等疾病,眼压过高会对视神经造成损害,影响视力;眼底检查则可以观察视网膜、脉络膜等眼底组织的情况,发现是否存在病变。

如果能在早期发现老花眼的迹象,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延缓病情的发展。”田明星说。

03.科学矫正

一旦被确诊为老花眼,就需要进行科学矫正。

佩戴老花镜是最常见、最安全有效的方法。老花眼患者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单光镜、双光镜或渐进多焦老花镜。在选择老花镜时,一定要到正规的眼科医院或眼镜店进行验光,根据自己的视力情况和用眼需求,选择合适度数的老花镜。因为每个人的眼睛情况不同,度数也存在差异,如果佩戴不合适的老花镜,不仅无法矫正视力,还可能会加重眼睛的疲劳和不适。

除了佩戴老花镜,对于一些不愿意戴眼镜和符合手术条件的人来说,还可以考虑通过手术方式来矫正老花眼。

然而,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它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之前,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由医生评估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老花眼的手术治疗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类是为矫正老视为目的而开展的手术,包括角膜激光手术、射频传导性热角膜成形术和巩膜扩张术;

另一类是在进行老年性自内障或其他眼内屈光手术时,利用现代晶状体技术同时达到改善老视的目的。

目前运用最广的是晶状体手术,用于矫正老视的晶状体手术是指病人在进行白内障手术或者透明晶状体取出术时,通过植入有矫正老视功能的人工晶状体,使病人术后不仅恢复远视力,同时获得一定的近视力。

老花眼年轻化这一现象,为我们敲响了用眼健康的警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让我们领略世间的美好,感受生活的多彩。

田明星提醒,一定要珍惜自己的眼睛,用明亮的双眸去拥抱美好的未来,勿让年轻的眼睛“提前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