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州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了关于全州初三年级的开学时间及中考时间。就在一天前,全州所有高三年级的学生正式返校上课,成为全州第一批复学的学生。
为了保证学生们准时复学,更为了保证他们复学后的安全,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假期期间,恩施州中心医院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们通宵达旦加班加点工作,完成了所有教职工送检标本的检测,为毕业班学生们顺利开学和备战高考、中考提供了科学和安全保障。
这只是恩施州中心医院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的一个工作掠影。
不论是在早期的新冠疫情“阻击战”中,还在近期的复工复产健康检测中,核酸检测都是快速甄别新冠病毒的重要方式。堪称战“疫”中的“核武器”。
在疫情发生之初,除州疾控中心外,我州所有医疗机构还尚未建成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所有的标本都需要送往疾控机构进行检测,患者等待时间长,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针对这一情况,恩施州中心医院充分发挥优势,在原有的P2实验室基础上,仅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建立起了一个占地120平方米,拥有AB17500型核酸检测全自动分析仪等齐全设备的二级生物实验室,可开展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筛查检测工作,4小时左右就可发出报告。
此项工作的启动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确诊时间,在疫情防控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实验室更是在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新冠病毒RNA能力验证和室间评价检测活动中,取得了PT成绩100%的好成绩。
3月17日,全州在院新冠患者“清零”并多日实现“零增长”,我州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取得阶段性胜利。自此,全州各项经济社会生活开始逐步恢复秩序,“复工复产”成为这样一时段的关键词。
然而,无论是餐饮、服务等行业,还是医院医务人员、住院患者、门诊有创检查患者(口腔、肠镜检查等),他们在进行相应的工作、治疗前,都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先进行新冠肺炎的筛查。于是,核酸检测实验室再次忙碌了起来。
实验室负责人、主任检验技师戴万案介绍说,近段时间以来,平均每天的标本检测量都在1000份以上。而标本需要批量检测,每批检测量96份左右,这就意味着工作人员每天都要进行10轮以上的检测。尽管工作量很多大,但他们还是“白+黑”、“机器不停人不停”,做到了标本不积压,确保了患者“早上采样,当天就能拿报告。”
“核酸检测”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新冠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到底做些什么工作,又面临着怎样的危险,却很少有人了解。
简单来说,新冠核酸检测技师们的主要工作就在专业密闭的实验室内,将已采集好患者标本通过手工和相应设备进行统一检测,检验标本中有无新冠肺炎病毒的存在。形象地说,起到的是一个“排雷”的作用。
虽然听起来简单,可由于要直接、长时间接触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的采样标本,检验技师们所面临的感染风险完全不亚于直接接触患者的一线医护人员。就如同特殊年代隐姓埋名、扎根边陲默默研究核武器的科学家们一样,他们虽一直在“幕后”,却也同样是“英雄”。
在疫情开始之初,西医部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戴万案临危受命,带领中心谭倩、谭必然2名工作人员,与P2实验室主任技师杨继清共同组成了最早的“核武器”团队。
负责人戴万案和老同志杨继清充分发挥专业技师经验丰富的优势,在州疾控中心的帮助下,制定流程、搞好质量控制,关键时刻更是身先士卒,进入负压实验室进行标本检测,为年轻同志们消除恐惧、做好榜样,起到了“主心骨”的作用。杨继清和谭倩更是分别在元宵佳节和正月二十,在实验室里度过了自己58岁和35的生日。谭倩和谭必然两名同志的孩子都很小,正是需要照顾的时候。实验室的工作感染风险高,一旦进入,就意味着很长时间不能回家,不能见到家人和孩子。但他们依然在实验室筹备之初就主动申请到这个艰苦危险的岗位工作,并一直坚持到现在。
核酸检测工作开展之初,任务重、人手紧,工作人员们常常加班加点。检验中心技师朱高令得知这一情况后,写下“请战书”,要求来到核酸检测实验室和同志们一起战斗。“90后”年轻技师游图南也在实验室最繁忙的时候主动加入这个团队,虽然常常忙到“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可依然毫无怨言。
戴万案说,随着全州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学校逐渐复工复学,还会有大批人员需要在复工前进行核酸检测,实验室的繁忙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恩施州中心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依然会在医院党委、院部的领导与支持下,按要求做好防护、不断优化流程、做好质量控制,助力全州复工复产复学,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