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出院后情况一直不错,饮食恢复也很好。谢谢你们精湛的医术和这么贴心的服务啊!”
3月16日,州中心医院泌尿外科牟倩医师和副主任兰勇在回访患者魏先生时得到其子感激的回复。然而,就在半个多月前,84岁的魏先生膀胱癌复发,却因尿道瘢痕性狭窄无法置入电切镜进行手术治疗而陷入困境。
3年前,魏先生被确诊为膀胱肿瘤,在当地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
近期,魏先生再次出现了血尿的症状。就医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膀胱侧壁占位病变,考虑肿瘤复发。
在当地医院尝试二次电切术时,因尿道瘢痕性狭窄导致电切镜置入失败,遂转入州中心医院进一步诊治。
该如何手术?
这是困扰家属和医生的一个难题。
对于州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团队来说,膀胱癌手术本身不复杂,常规开展多年。但患者尿道狭窄,常规的电切镜因镜体较粗无法通过尿道进入膀胱行微创手术。若实施开放手术,患者已是高龄,治疗风险大,术后恢复也慢。
超细电切镜技术
面对魏先生和家属提出的强烈的手术治疗意愿,州中心医院院长、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陈洪波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在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后,决定不计成本引进超细电切镜技术。
“因超细电切镜成本较高,少有医院引进,但考虑到患者情况特殊,确有需求,我们医者就要尽可能满足。”陈洪波道出初衷,并与团队一起为魏先生精心制定治疗方案。
2月25日,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陈洪波团队为魏先生实施了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术中,陈洪波先对尿道进行了扩张处理,并利用超细电切镜镜体较细的特点顺利进入膀胱,成功切除并取出了病变组织。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仅仅用时10多分钟。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为低级别非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且切缘呈阴性,这意味着手术彻底切除了癌变组织,预后较好。
术后,魏先生恢复良好,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并于3月1日康复出院。
恩医专家说膀胱癌
泌尿外科副主任兰勇表示,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高发年龄为50岁至70岁,男性膀胱癌的发病率是女性的3至4倍。膀胱癌的发生是复杂、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变化过程,既有内在的遗传因素,又有外在的环境因素。较为明确的两大致病危险因素是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其中吸烟是膀胱癌最为明确的危险因素。此外,膀胱癌还与遗传、慢性感染、应用特定药物等因素相关。治疗时机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越早治疗预后越好。
那么膀胱癌该如何早发现、早治疗呢?
兰勇提醒,肉眼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信号,特别是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更要警惕泌尿系肿瘤可能。一旦有肉眼血尿,需要及时到泌尿外科门诊就诊;同时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泌尿系超声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