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24日是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为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推动结核病防治工作,3月22日,恩施州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恩施州323+结核专病中心在鹤峰县中心医院开展基层结核病防控技术指导培训暨义诊活动。




恩施州中心医院院务委员向建军、鹤峰县卫健局副局长韩铸、鹤峰县中心医院院长秦宏勇出席活动开幕式。




在鹤峰县中心医院,由恩施州中心医院组成的专家团队,为鹤峰县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医务人员带来学术讲座。州中心医院航空院区临床检验中心名誉主任崔显念以《结核杆菌涂片实验室检查》为题,详细讲解结核杆菌的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航空院区放射诊断中心副主任张雪松则围绕《肺结核影像诊断》进行深入剖析,旨在提升医护人员的影像诊断能力;该院感染管理科干事李安科就《结核病院内感染的风险防控》进行讲解,强调了院内感染防控的重要性;感染性疾病科专家彭垒则以《结核潜伏感染人群干预策略》为题,分享了结核潜伏感染人群的干预经验和策略。



当天,义诊活动在鹤峰县中心医院同期举行。恩施州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脑病科、心内科、儿科、名医堂等多个专科的10余名专家亲临现场,为前来咨询、就诊的群众提供问诊查体服务,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出合理化、个性化的治疗意见和方案。当天共接诊患者100余人,发放价值1万余元的常用药品。同时,在3.24世界结核病日即将来临之际,感染性疾病科护理团队还为前来咨询的结核患者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

此外,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义诊结束后,参与义诊的党员同志还前往湘鄂边区烈士陵园扫墓。在烈士纪念碑前,全体党员肃立默哀,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并在党旗下重温入党誓词,坚定初心使命。大家纷纷表示,将以先烈为榜样,立足本职岗位,更加用心地服务患者,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使命。
延伸阅读:
避开这些“坑”,做到“核”你无缘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那关于结核病的误区你知道多少呢?
1.结核病离我们很遥远,甚至已经消失?
结核病作为古老而又顽固的疾病一直在我们身边,被称为困扰人类千年的“白色瘟疫”。2024年10月29日WHO发布了全球结核病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新增结核病患者1080万,中国新增结核病患者74.1万(6.8%),与菲律宾并列第三。所以,结核病并没有消失!
2.结核病通过遗传获得?家里没有结核患者,自己就一定不会患上结核病?
肺结核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一个具有传染性的结核病患者一年中可能使10-15人感染结核菌,但是感染了结核菌并不一定会患上结核病,仅有5%-10%的人会在感染结核菌后发病。
其发病与否,与所接触的结核菌量的多少和自身免疫力高低密切相关,若接触的结核菌量多,自身免疫力低,那么就容易感染并出现临床症状。反之,则不一定。
3.得了结核就是不治之症?
结核病在我国古代称为“痨病”“肺痨”,被人认为是不治之症,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只要坚持“早期、联合、规律、全程、足量”的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是可以治愈的!
4.结核病患者治疗后只要临床症状好转就是痊愈,可自行停药?
通常,结核病患者在服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某些结核病症状会减轻或消失,而这会让患者误以为已经痊愈,但真相并非如此。药物在短时间内能消灭体内部分较为活跃的结核菌,而部分不活跃或藏于细胞内的结核菌在短时间内是难以被消灭的,所以确诊结核病的患者需要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千万不能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否则极易引起耐药结核病的发生。因此,患者一定要按照医嘱坚持全疗程、不间断规律用药,避免结核病复发。
那么,如何预防或者早发现结核病呢?
1.增强免疫力:合理膳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
2.接种卡介苗:符合条件的人群应及时接种,可降低重症风险;
3.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不随地吐痰;
4.避免密切接触:与肺结核患者接触时,应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
5.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
6.加强防护意识: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降低吸入结核分枝杆菌的风险;
7.如果出现了咳嗽咳痰等症状超过2周,应警惕是否为肺结核,及时到医院就诊。
肺结核虽是一种传染病,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并积极配合治疗,就能有效控制病情,甚至完全战胜它。
让我们:全面行动,全力投入,全民参与,终结结核!